咨询电话:400-8035-361


         13121261717


News
中国智慧停车产业联盟年会在京召开
来源: | 作者:中国智慧停车产业联盟 | 发布时间: 2017-03-03 | 1502 次浏览 | 分享到:
主题为“合作、创新、共享、多赢”的中国智慧停车产业联盟

中国智慧停车产业联盟年会在京召开

2017-03-03 14:12

201731日,主题为合作、创新、共享、多赢的中国智慧停车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家发改委、住建部、交通部、公安部、商务部、国家旅游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防科技创新中心等相关政策领导与业界专家与会进行分享和探讨,同时,中国联通、中建交通、中建钢构、中科曙光、民生银行、千方科技、启迪国际、国机集团、北建工集团等大型企业代表和停车数据管理、卫星导航定位、停车设备建造、停车设施建设、房地产及物业、金融保险机构业界企业家与会。

中国智慧停车产业联盟,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一系列战略部署,有效破解国内外普遍存在的停车难问题,由国际绿色经济协会、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中国矿业联合会、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起重机械发展中心)、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中国投资协会(静态交通发展中心)等社团整合数百家业界企业精英联合发起组建。旨在让城市释放出更大的活力和更大的交通承载力,搭建智能城市静态交通的产业集群功能集群综合体,打造智能停车产业托拉斯。

 

会议客观总结了2016年的工作进展成果和经验,聚焦发布了2017年度的战略部署及工作重点。中国智慧停车产业联盟负责人表示,行路难被不少城市视为难中之难,而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静态交通建设严重滞后,停车难已成为民众普遍抱怨的最强烈呼声之一。智能化停车设施建设乃至智能静态交通事业,既是一项涉及亿万民众切身利益的畅行工程、民生工程、幸福工程,更是智能城市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和政府、民众需求,联盟以运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创新拓展包括停车设施规划、设计、建设、金融、保险、管理、运营、服务和综合治理在内的静态交通业为核心宗旨,重点聚焦停车难四大区域:集中商贸区、重点旅游区、居民密集区(新建、老旧)、公益服务区(医院、学校、会展和公共交通中转P+R),着眼于智能化停车设施建设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于智慧化泊车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安装、运营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

 

在中国设备管理协会魏景林副会长发表会议致辞之后,联盟副主席单位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智慧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广西忠海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忠海;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高新技术与信息标准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咸奎桐;国家起重运输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王顺亭主任;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赵春晖等领导与业界专家分别围绕智慧停车产业与金融支持和停车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服务进行了专题报告和现场对话。

 

同时,西子石川岛停车设备有限公司项目投资总监王源;北京市静态交通商会副会长、北京停车协会副理事长、中国联通集团客户事业部物联网拓展部总监分别针对智慧停车产业发展经验及未来发展趋势与目标进行了专题演讲。

 

会议期间,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张荣久会长宣布了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智慧停车专业委员会的正式成立与工作全面启动的消息,这意味着北斗产业百城百联百用,向务实推进我国智慧停车产业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创新发展迈开了重要一步。

联盟年会最终达成三点共识性政策建言:

(一)政社结合,共谋发展

吸引社会资本、凝聚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推进停车设施建设产业化,是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的重要途径。建议国家发改委、住建部、交通部、公安部等统筹协调,有效发挥中国智慧停车产业联盟等社会团体的作用,整合、吸引社会资源,以规划设计+资融资+设施建造+运营管理+项目落实+增值服务的方式,打造停车产业市场化一条龙服务,科学规划、统筹协调、精心策划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的同步发展,进一步完善细化《停车场建设实施方案》,用最小的成本最大化地缓解城市交通窘境,推进实施静态交通综合治理一站式解决方案。

(二)典型引路,示范带动

科学推广运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类科研机构和车库设备制造企业实用成果,倡导建造智慧立体停车场与平面停车场的平改立,根据具体的项目进行甄选和诊断,保证停车场建设成本的最小化和运营效益的最大化。建议由国家财政支持,发改委立项,建立专项基金,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发挥着会组织的力量,聚焦于停车难四大区域:集中商贸区、重点旅游区、居民密集区(新建、老旧)、公益服务区(医院、学校、会展和公共交通中转P+R),根据不同区域、不同需求、不同面积,设计建造不同形式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化停车设施和路内停车管理示范项目,实现大数据、智能化管理运营。

(三)统筹协调,部门协同

停车设施建设与管理涉及发改、财政、公安、交通、建设、规划、市政、城管、环保、园林、物价、交警、工商、税务以及小区、物业等多个部门,其管理水平直接反映了城市的综合管理能力,建议由政府明确牵头部门,设立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政策制定、资金整合、工作推进,与中国智慧停车产业联盟等有效对接,加快智慧停车产业体系和制度建设。按不同区域、不同地段、不同时间,实行差异化、市场化定价管理。

背景资料——

行路难被不少城市管理者列为难中之首,而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静态交通建设严重滞后,停车难已成为民众普遍抱怨的强烈呼声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私人购车刚性需求旺盛,汽车保有量继续呈快速增长趋势。然而,与城市功能和动态交通相配套的静态交通建设却长期没有得到应有和足够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动态交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处在城镇化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阶段,私人小汽车以每年接近20%的速度进入家庭,远远超过预期。

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9亿辆,其中汽车1.94亿辆,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约占世界汽车总量的16%。汽车保有量继续呈快速增长趋势,2016年全国新注册登记的汽车2752万辆,保有量净增2208万辆(2015年净增量是全国人口净增长的2.6倍),均为历史最高水平。全国有49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18个城市超过200万辆,6个城市超过300万辆。全国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36辆私家车,成都、深圳、苏州等城市每百户家庭拥有私家车超过70辆。

但是,停车设施建设缺乏超前预见性。据国家发改委分析,目前我国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平均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而发达国家约为11.3,全国停车位缺口超过5000万个。由于激增的车辆数量远超出现有城市道路及停车场的最大负荷,开放造价昂贵的部分道路资源作为临时停车之用,成为国内各大城市通行的做法。加之智慧停车管理没有跟上,停车难、乱停车成为越来越多城市城市病重要组成部分,大量非机动车道等公共资源被挤占,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与交通秩序。

从全国范围来看,主要城市路内停车管理现状是:激增的车辆数量远超出现有城市道路及停车场的最大负荷,开放造价昂贵的部分道路资源作为临时停车之用,成为国内各大城市通行的做法。国外发达国家路内停车一般在5%左右,考虑到我国现实情况,可以控制在10%以内。配建、公共、路内车位的比例,大体为811

鉴于我国城市建设用地资源稀缺状况不可逆转,因而不难预测,智能化综合治理路内停车时不我待,智能化立体停车泊位建设在十年内将成刚性需求态势。尽管各地已经开始关注和起步智能化立体停车泊位建设,但如何规划设计、如何筹措资金,如何选点建造、如何运营管理、如何延伸服务,如何纳入整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服务体系,如何纳入智慧城市发展的整体战略,却没有形成一套符合现代城市运营体系的整体解决方案,缺乏科学顶层设计的政府与市场对接的平台,缺乏完善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2015年以来,针对停车设施供给不足问题日益凸显,挤占非机动车道等公共资源,影响交通通行,制约城市进一步提升品质和管理服务水平等问题,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银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印发2016年停车场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住建部、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用地政策的通知》,住建部印发《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城市停车设施建设指南》和《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管理的通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统筹加快推进停车场与充电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的通知》……各级政府相继出台指导意见和扶持政策